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功能科,有这样一位“心电信号诊断师”。她无需听诊器的辅助,也不负责开具处方药,仅凭一张布满波纹的心电图,便能精准洞察心脏的 “喜怒哀乐”。她就是心功能科主治医师王茹,在毫厘波纹间默默守护生命的 “读心人”。
1
破茧成蝶:
从懵懂 “小白” 到读图“行家”
在心功能科工作13年的王茹回忆起初涉心电图领域时的情景,感慨道:“在院轮转时分配到心功能科,当时看心电图报告就像看天书。” 为了练就精准解读心电图的 “火眼金睛”,她养成每天分析 100 份心电图报告的习惯,甚至将异常图谱制成卡片,随时带在身边钻研。
十年磨一剑,在这十几年的心功能科工作历程中,王茹凭借对危急值诊断的超高敏锐度,让众多徘徊在猝死边缘的患者重获新生,成功从 “心电图小白” 蜕变成为 “读图行家” 。
2
分秒必争:
捕捉心电图纸里的危险信号
在心功能科,每一分每一秒都与患者的生死息息相关。王茹的手机始终保持24 小时开机,时刻准备迎接突发状况。
去年寒冬的一个夜班,急诊医学科送来一位胸痛患者。初步心电图显示未见明显异常,但王茹敏锐捕捉到患者V1-V3导联T波的异常高尖。她果断建议复查,30 分钟后,患者出现典型 ST 段抬高,最终确诊为急性心梗。
“心电图是会说话的,关键在于听懂它的‘潜台词’。” 王茹坚定地说。她实践完善的 “动态对比读图法”,较以往不典型心梗的检出率提高了 35%,为众多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
3
仁心妙术:
用技术传递生命温度
王茹不仅擅长心电图诊断,对科室的特色技术——经食道心脏调搏术也十分精通。
一位怀孕28周的孕妇因心悸3小时未缓解,被紧急送往我院急诊医学科。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心室率高达180次/分,孕妇和腹中胎儿都命悬一线。但因患者担心药物影响胎儿,拒绝用药治疗。接到通知后,王茹迅速做好准备,为孕妇进行插管,利用食道调搏一体机进行心房调搏。短短一分钟,便成功终止了室上性心动过速,恢复窦性心律,帮助患者脱离危险。
王茹不仅能高效处置急危重症,还能通过精准技术手段明确隐匿疾病的病因。
10 岁的聪聪,经常在上课时突然晕倒。尽管脑部 CT、磁共振等检查均无异常,但晕倒情况仍频繁发生。反复发作的病情让孩子父母焦虑不已。王茹接诊后为孩子进行了倾斜试验检查,此项检查对儿童青少年不明原因晕厥的检出率高达60%。在检查进行到 40 分钟时,聪聪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脏骤停的阳性反应。王茹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恢复了孩子的生命体征,经过这一检查,最终确诊聪聪为迷走神经性晕厥。
至此,孩子的病因得以明确,后续只需针对此病开展规范化治疗即可。
4
薪火相传:
培育新一代 “心电医师”
作为医院聘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王茹始终将培养年轻医师视为重要使命。她定期会为前来规培、轮转、实习的年轻医师开展心电图病例教学,要求大家要以破案般的严谨态度,深入分析每一份报告图纸。
“看心电图不能只见‘波’不见人。” 这是王茹常对年轻医生说的话,“同样的 ST 段改变,在年轻运动员和老年患者身上,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在某些报告中需亲自查看患者,以提高报告准确率。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许多年轻医师正逐步成长为优秀的 “心电解码师” 。
王茹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钻研,在毫厘波纹间书写着生命的奇迹,传递着医者的温度。她不仅是患者信赖的 “生命守护者”,更是年轻医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心电图医师在她的影响下,继续守护心脏跳动的韵律,为更多生命保驾护航。
-人物风采-
王 茹
心功能科主治医师
从事心电诊断工作十余年,曾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起搏器程控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并完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食管电生理技术浙江省培训中心的培训,掌握了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知识,并对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及倾斜试验等检查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