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女性健康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ICU团队成功救治甲流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ICU团队成功救治甲流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3-14 16:41:00    阅读量:10196次
[摘要]:淮海名医:3月12日,徐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护团队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感谢信:“感谢贵院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医疗团队,让患者与家属在寒冬中感受到最暖的医患真

  3月12日,徐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护团队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感谢信:“感谢贵院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医疗团队,让患者与家属在寒冬中感受到最暖的医患真情!愿贵院医道长青,愿所有医护人员平安顺遂,愿更多患者因你们而重获新生!”

  日前,患者姚女士(化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继发多重耐药菌及真菌感染,在RICU团队的专业救治下,经历46天有创通气的生死博弈后,最终重获新生。这场战役的背后,是一场医学与死神的正面交锋。“患者氧合指数仅95,肺部病变进展迅速,必须立即干预!”回忆起姚女士的入院场景,RICU团队负责人张灿堂主任仍记忆犹新。患者因咳嗽、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治疗体温一度恢复正常,但憋喘症状持续加重,脉氧跌至80%,紧急气管插管后转入徐医附院。此时的她已深陷“炎症风暴”——甲流核酸阳性、肺部间质性病变范围弥漫性扩大,符合重度ARDS诊断标准。

  面对患者危急病情,徐医附院RICU团队迅速启动多维度救治方案,予以积极抗感染、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俯卧位等治疗。入院后患者病情仍明显恶化,入院第4天氧合指数只有50-60mmHg,需考虑ECMO治疗,患者家属因无力承担ECMO费用,决定继续在呼吸ICU治疗。团队予以每日16小时俯卧位通气,最大限度改善氧合;动态评估患者呼吸力学指标,重症超声实时评估肺部渗出,为呼吸机参数调整提供可视化依据;动态评估心脏功能及容量状态,实现“精细滴定式补液”;凭借重症超声的精准检查,发现患者下肢多部位深静脉血栓,果断升级抗凝治疗;基于深厚的临床实践积累,在糖皮质激素应用与抗感染治疗策略之间实现动态精准平衡。历经2周时间,患者的氧合指数才逐步恢复到150mmHg左右。

  “病毒感染仅是序幕,继发的细菌、真菌感染和脓毒血症才是真正的‘杀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碧表示,治疗过程中,姚女士的病情几度陷入僵局:体温持续高热、炎症指标反复攀升,肺泡灌洗液及血液先后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葡菌、曲霉、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针对继发感染,团队凭借丰富的抗感染经验,早期广谱覆盖,后期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细菌PCR、培养等病原学证据,精准降阶梯。同时发挥RICU的优势,定期行支气管镜灌洗清除气道分泌物。

  当感染逐渐受控,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患者肺部出现纤维化征象,氧合指数波动于180左右,脱机困难。为此,团队启动“肺保护+康复一体化”策略:引入抗肺纤维化治疗,联合阶梯式呼吸肌训练;通过床旁超声动态监测患者肺部病变情况,个性化调整呼吸支持模式;医护、康复科技师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家属视频探视、音乐疗法缓解患者情绪。“患者从昏迷到惊恐状态再到焦躁,是治疗的新台阶,是我们生理与心理支持治疗的新挑战。”RICU护士长张娟说。

  终于,历经46天有创机械通气后,患者成功脱机,2天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张文辉主任团队接过了“康复接力棒”。针对肺纤维化、肌力下降等问题,团队制定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从床边坐立到辅助行走,从吞咽训练到呼吸肌锻炼,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医护的匠心。姚女士的康复出院,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画上了圆满句号。“看着母亲从依赖呼吸机到自主呼吸,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奇迹’二字的重量。”家属苗先生(化名)感慨道。

  “医学的边界永无尽头,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永不退缩。”陈碧主任表示。“重症救治没有‘万能公式’,必须个体化、动态化、精准化”,张灿堂主任说,从病原学狙击到器官功能维护,从技术支撑到人文关怀,每一个环节都是生死攸关的战场。RICU团队用专业与温度,时刻守护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徐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在陈碧主任的带领下,RICU张灿堂主任团队始终秉持“精准化、个体化、全周期”的救治理念,年救治重症肺炎、ARDS患者超200例,成为区域呼吸危重症救治的“核心堡垒”。徐医附院RICU是本地区成立最早的独立单元呼吸专科ICU之一,建立了规范的呼吸与循环监测及治疗技术体系,常规开展机械通气支持、呼吸生理监测、呼吸治疗过程监测与效果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人工气道的管理、俯卧位通气、床边呼吸内镜、床旁重症超声、血液净化(包括血浆置换、CRRT等)、规范化营养支持等危重症救治技术。在危重型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症哮喘、重症肺炎和困难气道的内镜治疗等呼吸危重症疾病的抢救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除呼吸专科危重症患者,还收治大量难治性心衰合并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内科疑难危重症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