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女士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并有脑梗死病史。不久前,她因脑梗死导致的肢体活动不利,曾接受针灸等治疗,随后出现右小腿红肿、发热并伴有低烧、乏力等症状。烧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建军接诊后,发现吴女士神志萎靡,说话有气无力,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其为“糖尿病下肢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症休克”。
张建军介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任何皮肤破损都需要格外小心。门诊中,每年都会接诊数例因有创治疗引发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软组织感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一旦发生,必须争取在24小时内手术切开引流,控制感染。”
资料图片
高血糖为何让感染变得更危险?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偏高,身体防御能力会明显下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抵抗力减弱:血糖过高会影响白细胞功能,就像“守卫身体”的免疫细胞行动变慢,难以有效杀灭细菌。
愈合能力变差: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伤口修复缓慢。
感知力下降:很多患者伴有神经病变,对疼痛、红肿不敏感,容易忽略早期感染信号。
细菌更易繁殖:血糖高的环境相当于给细菌提供了更多营养,感染往往发展更快、更隐蔽。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本身修复能力差、防御弱,一旦皮肤出现破损没有及时处理,感染就容易失控,严重时就会导致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感染,细菌会沿着皮下筋膜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可能导致大面积组织坏死,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吴女士就诊时,感染已从最初的足跟蔓延至腘窝,手术中发现其小腿多处肌肉和筋膜坏死。如不立即清创引流,脓毒症将进一步加重,危及生命。
多阶段精准治疗,助力患者康复
张建军团队迅速采取行动,第一时间为吴女士急诊手术切开引流,及时敞开了坏死感染的间隙,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术后持续进行创面冲洗和负压治疗,有效控制感染。在全身抗感染、血糖调控和营养支持的综合治疗下,患者情况逐步稳定。
待吴女士全身情况逐步改善、符合创面修复条件后,团队再次为她实施清创联合VSD负压吸引术,清除残余坏死组织,并采用皮瓣修复技术成功闭合创面。经过近一个月的系统治疗与护理,吴女士顺利康复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牢记四道安全线,有创治疗不踩雷
吴女士的经历为所有糖尿病患者敲响了警钟。张建军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针灸、小针刀等有创治疗时,必须坚守以下四条安全线:
血糖控制是基础
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确认机构具备资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治疗前全面评估
主动告知医生糖尿病病史、并发症及用药情况,如有神经病变需调整穿刺深度。
治疗后密切观察
24小时内保持针眼干燥,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异常立即就医。
远离感染风险,日常防护是关键
除了有创治疗需谨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加强防护,预防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生:
细心护理伤口
哪怕是小伤口,也要及时清洗消毒,保持干燥,定期换药。
避免感染源
不共用个人剃须刀等物品,在公共场所注意防护,减少细菌侵入机会。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适度运动,保障睡眠。
异常早就医
出现局部红肿、发热或全身不适,不可自行用药,应立即就诊。
糖尿病健康无小事,每一次治疗选择、每一处伤口处理,都关系到整体健康状况。科学防护、及时就医,是糖尿病患者避免严重感染、守护生命质量的关键。
本文审核
张建军
烧伤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损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面修复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第二届皮肤与软组织肿瘤分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师协会创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擅长:烧烫伤及类擦挫伤、撕脱伤等创伤导致的急性伤口或皮肤软组织缺损;糖尿病相关的慢性难愈合伤口(糖尿病足);难愈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疾患;手术后难愈性伤口、慢性窦道等难愈性创面的治疗;血管性溃疡;褥疮;免疫性、肿瘤性及放射性慢性创面的诊治;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和整复手术;色素痣、皮肤肿瘤、文身等体表外科手术;体表先天性、创伤后畸形的修复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来源:徐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