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健康直播 > 健康直播间 | 过敏性休克的认知与急救指南
健康直播间 | 过敏性休克的认知与急救指南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9-25 21:59:00    阅读量:6681次
[摘要]:徐州健康:在现代生活中,过敏早已不是陌生话题,从皮肤泛红到打喷嚏,多数过敏反应温和且可控。但有一种过敏却如“隐形杀手”,能在数分钟内击穿人体防御系统,它就是过敏性休克,一种极速

  在现代生活中,过敏早已不是陌生话题,从皮肤泛红到打喷嚏,多数过敏反应温和且可控。但有一种过敏却如“隐形杀手”,能在数分钟内击穿人体防御系统,它就是过敏性休克,一种极速发作、可瞬间危及生命的全身性变态反应,据统计,其病死率高达10%-20%,且黄金抢救时间仅为发病后的15分钟。

  过敏性休克的“触发开关”藏在生活的诸多角落,常见过敏原主要分为四类:

  1.药物:以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及某些造影剂为代表,即便皮试阴性也可能因个体差异引发反应。

  2.食物:坚果、海鲜、牛奶、鸡蛋等常见食材,对过敏人群而言却可能是“致命毒药”。

  3.昆虫毒液:蜜蜂、黄蜂、胡蜂的叮咬,毒液中的致敏蛋白会快速扩散至全身。

  4.生物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部分人接触后会出现强烈免疫反应。

  这些过敏原进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的“过度防御”机制,释放大量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短短几分钟内就会引发全身器官功能紊乱。

  其症状发作往往“来势汹汹”,且具有明显的全身性特征。呼吸道症状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喉头水肿会迅速堵塞气道,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喉鸣甚至窒息;循环系统随之崩溃,血压骤降导致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心慌乏力,严重时会直接引发心跳骤停;皮肤黏膜症状则是最早出现的“预警信号”,全身瘙痒、大面积荨麻疹、口唇或眼睑肿胀,这些看似“轻微”的表现,实则可能是危及生命的开端。此外,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意识模糊等症状,一旦出现任意两项症状,就需立刻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面对这种“生死时速”的急症,正确的急救措施是逆转危局的关键,核心可总结为“三步法则”。

  第一步是立即脱离过敏原:若为药物过敏,需立即停止输液或服药;若为昆虫叮咬,可用针头挑出毒刺(避免挤压),并尽快远离现场;若为食物过敏,需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必要时可刺激咽喉催吐。

  第二步是果断使用肾上腺素:作为唯一能快速逆转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肾上腺素需在大腿外侧肌肉注射(成人剂量0.3-0.5mg,儿童按体重计算),若注射后5-10分钟症状无缓解,可重复注射。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并熟练掌握“拔帽-按压-停留10秒”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是维持生命体征并呼救: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并抬高下肢15-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呼吸停止、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同时让身边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明确告知医护人员“过敏性休克”,以便提前准备抢救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同样重要。有明确过敏史的人群,应随身携带“过敏急救卡”,注明过敏原、既往病史及紧急联系人;就医时需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使用可疑药物;日常生活中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误食含过敏原的成分;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物、戴帽子,避免靠近花丛、草丛等昆虫密集区域。

  过敏性休克虽凶险,但只要掌握正确的认知与急救方法,就能在“生死瞬间”为生命争取时间。每一个人都应了解这份急救知识——它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保护,更可能成为他人的“救命稻草”。

甘丽晶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长期在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一线工作,擅长临床危重病的救治,尤其对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危重病救治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呼吸机、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及除颤等抢救技术。

来源:铜山区中医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