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湖畔晚风,逛着中医夜市,既能免费体验艾灸、推拿,还能辨识药材、聆听养生讲座,顺带品尝中药茶饮和特色八珍糕……7月18日—20日,“岐黄医道·湖畔百草集”云龙区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在大龙湖北岸火热开市,用浓浓的“烟火气”与“药香韵”,为市民奉上了一场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盛宴。
徐州日报
本次活动由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徐州市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云龙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云龙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大龙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汉风城市融媒中心、徐州淮海国际博览中心承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展示云龙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成果。
惠民实效:“健康夜市”开到家门口“专家号平时一号难求,没想到逛个夜市就能免费看诊!”华灯初上,环湖道旁的中医义诊长廊早已人头攒动。徐州市中医院、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0余家市三级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的百余名中医专家走出诊室,将“健康夜市”开到了市民家门口。
30℃的夏夜,丝毫未减市民的热情。人们穿梭在飘着药香的摊位间,左手捧着养生茶饮,右手拿着艾草香囊,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学习穴位按摩。家住潘塘社区的李阿姨笑着说:“既能学养生知识,又能把脉问诊,这样的惠民服务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了。”“银龄健康 中医同行”展位前,挤满了前来咨询问诊的老年群众。中医老年科专家为老年人进行义诊、健康咨询、中医护理等服务,他们专注的神情、专业的解答,处处洋溢着对老年群体健康的深切关怀。
据悉,此次“健康夜市”融合中医药文化与市集体验,不仅提供推拿按摩、把脉问诊等服务,更通过药膳品尝、养生操展演等互动形式,让传统医学以更亲民的姿态走进百姓生活。不少市民表示,这种“逛吃问诊”的体验,让健康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非遗新生:古老技艺绽放时代光华
“盛氏木柄火针,讲究‘红、准、快’三字诀。”在潘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台,第五代传承人盛广勇向市民介绍木柄火针的特点。这项源自《黄帝内经》的技艺,2019年列入云龙区非遗名录,2022年升格为市级非遗项目。只见盛广勇手持银针,为市民现场治疗颈椎病和关节疼痛,他娴熟地拍打着患处,同时快速下针,短短几分钟就让患者的病痛明显缓解,精湛的技艺引得围观群众啧啧称奇。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范氏骨诊正骨术演示。传承人现场以柔克刚的手法为颈椎病患者实施复位,动作行云流水。李氏通络治疗术第四代传人、80岁高龄的李小康老先生也亲临现场。虽已耄耋之年,但手法依然精准,他一边为观众演示通络手法,一边讲解李延寿中草药粉包的疗效,展现了这项百年技艺的深厚底蕴。
“这些珍贵的非遗项目正从诊所走向大众视野,通过夜市、社区等多元场景实现活态传承。”云龙区卫健委主任郭爱君表示,传统医学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不仅延续了文化根脉,更彰显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专科矩阵:特色疗法破解健康难题
“平时要跑好几家医院才能看全的专家,今天在这里一次性都体验到了。”正在体验中医减重服务的张先生感慨道。本次中医夜市恰逢国家卫健委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中医减重成为本届夜市的一大亮点。活动现场,多家医疗机构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中医减重服务。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及体重管理门诊带来了中药热奄包、个性化代茶饮、祛湿消脂贴和耳穴压豆等综合调理方案,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体验。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平衡罐疗法吸引了不少脂肪肝患者;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将中药熏蒸与盆底修复相结合的产后康复套餐,让新手妈妈们赞不绝口。基层医疗机构也展现出独特优势: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穴位埋线疗法通过持续刺激调节代谢,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通过营养、运动、中医、药物等综合干预方式进行体重管理,这些特色服务都吸引了众多“粉丝”咨询预约。
42岁的李女士刚做完耳穴压豆治疗,她兴奋地说:“最近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焦虑,没想到中医这么神奇,做完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的中医心理咨询展位旁,等待体验的市民排起了长队。该院创新的“中医认知疗法”将中医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体验。
活动现场,带着孩子的家长们在各个展位前排起长队。5岁的明明刚做完小儿推拿,他的妈妈王女士说:“孩子最近总是咳嗽,吃药效果不好,今天体验了推拿,咳嗽明显缓解了。”在鹿鸣歌中医门诊部的小儿推拿展位前,专业医师正在为孩子们调理腺样体肥大、抽动症等问题,精湛的手法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求诊。
除了中医心理和儿科特色诊疗,活动现场还汇聚了多个特色专科服务。徐州市康复医院的徐惠祥主任正在为市民把脉问诊;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忙着为市民贴敷三伏贴;翠屏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拿按摩人气火爆;海慈糖尿病社区卫生服务站摊位前,不少“糖友”正在咨询个性化的控糖方案;强华医院的骨密度检测点,中老年人有序排队等候筛查,医师根据检测数据现场给出专业建议;新华医院的中医高血压、高血脂特色疗法,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健康管理选择……
“这些专科服务过去分散在各医疗机构,现在整合成‘中医健康超市’,市民可以一站式获取精准解决方案。”云龙区卫健委主任郭爱君介绍道。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不仅方便了群众就医,更让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智能养生:AI让“治未病”更个性化
“您的体质属于气虚湿热型,建议服用黄芪茯苓茶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在象树湾综合门诊部展位前,市民张女士通过AI智能中医体质检测仪,仅用3分钟就获得了包含舌苔分析、脉象模拟、体质辨识在内的健康报告。随着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活动现场的“智能中医”体验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带来的“中医四诊AI检测系统”将传统望闻问切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为市民提供更科学的健康评估;徐州丽瑶健康体检中心的AI中医指脉检测更是让传统把脉焕发新活力,一键即可完成体质检测。医护人员根据这些智能设备的检测结果,结合个体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综合因素,为每位市民量身定制个性化调理方案,真正实现了“一人一方”的精准养生。这种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不仅让“治未病”理念有了更科学的实践路径,也让中医药服务迈入了智能化、个性化的新时代。
跨界融合:中医药文化玩出“年轻范儿”
夜幕下的大龙湖畔,传统与现代正上演精彩对话。中药香囊、养生茶饮等文创产品,或精致小巧,或实用便捷,“圈粉”无数年轻人。徐州市中医院的“手作工坊”成为夜市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七子白面膜、石斛玉唇膏、驱蚊花露水、首乌养发皂等产品让传统中药焕发时尚魅力,而枸杞蛋糕、八珍糕等药膳甜点更是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前来体验。
除了文创产品,养生知识课堂同样人气爆棚。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隋淼博士以《融合中西智慧·健康减重塑身》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结合中医体质调理与西医数字科技精准管理体重,现场观众纷纷拍照记录。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医疗机构推出的“我是小小药师”中药展示台前,孩子们在医师指导下辨识黄芪、枸杞、艾叶等中药材,通过趣味互动学习中药知识。《么么侠·时空战医》动漫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年轻人和小朋友传递中医药文化。
表演互动区同样热闹非凡。《健康拍打操》《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吸引市民跟随练习,徐医附三院王祥齐主任领衔演绎的太极拳《医武同心》则将中医养生与传统武术完美融合,赢得阵阵掌声。这场集文化、健康、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盛宴,不仅让古老医学以更年轻的方式走进生活,更让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岐黄医道·湖畔百草集”云龙区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既是对《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生动实践,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从“治未病”理念落地到专科矩阵构建,从非遗活态传承到AI四诊,云龙区探索出了一条“传承创新、科技赋能、群众受益”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新路。
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技术,更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当艾草的清香弥漫夏夜,当火针的微光照亮面庞,传承千年的岐黄智慧,正以如此鲜活的方式,在美丽的大龙湖畔续写着守护百姓健康的新篇章。
来源:云龙发布、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