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近期,铜山区中医院又收到锦旗一面。小小锦旗,大大赞许,一面锦旗,一个故事......
心内科 锦旗一面
当时钟的指针划过午夜,铜山区中医院的走廊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只剩下护士站微弱的灯光与零星脚步声。九病区骨科病房里,54岁的陪护男子突然捂住胸口以缓解突发地剧烈胸痛,也许此时他还没有觉察到急性心梗的黑翼,正悄然地扼住生命的咽喉。
“快!推抢救车!” 骨科护士的呼喊刺破寂静。值班医生和护士迅速把病人抬上推车,车轮碾过地砖的声响,像叩击生命之门的鼓点。从病房到急诊抢救室的百米冲刺里,监护仪的警报声越来越急,每一次心跳的减弱,都在倒计时生命的余额。可谁也没料到,更狰狞的死神正藏在转角,抢救室里,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心脏骤然罢工,生命在午夜的灯光下急速凋零。
“闪开!” 被紧急通知来急诊科会诊的心内科病房值班医生蔡政廷的身影裹挟着夜风撞进抢救室,进门后她便和急诊科医护一起对患者进行了紧张有序地抢救。她的手刚触到除颤仪,声音已砸向众人:“200焦耳,充电!离床!”当电极板贴上胸膛的瞬间,随着电流穿过身体,患者躯体猛地震颤。她俯身观察,随即双手交叠,按压的力度让抢救床微微震颤。“不行,再充能!” 当第二次电击穿过患者躯体时,她额角的豆大汗珠已沿着口罩系带滴滴滑落,在电击板落下又抬起的瞬间,监护仪突然“嘀”地一声,跳荡起微弱的波形——心跳,回来了!
自主心律恢复,但左前降支完全闭塞的诊断,像一柄悬顶之剑。“必须立刻做介入手术开通血管!不能耽误黄金救治时间,现在家属没有来到,我来汇报!”蔡政廷一边指挥护士抽配术前用药,一边拨通了行政值班院领导的电话。午夜的电话铃声格外刺耳,她语速急促却条理清晰:“患者心梗骤停,复苏成功,急需PCI,家属未到,不能签字,请求启动紧急预案!”。
“所有流程为生命让路!全力抢救,手续后补!”电话那头的指令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蔡政廷转身喊道:“通知介入科滕朋主任团队,导管室备台!”深夜的介入导管室瞬间被点亮,原本在家待命的滕朋主任驱车赶至医院,穿铅衣的动作带着夜风的仓促,却丝毫不显慌乱。
凌晨一点,介入导管室的铅门缓缓关上。滕朋主任正精准操作,他握着导丝的手稳如磐石,造影显示左前降支100%闭塞,球囊扩张、支架释放……随着最后一次造影剂顺畅流过,闭塞的血管重新开通,从患者倒地到血管再通,仅用58分钟,这是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段”,被这群白衣人牢牢攥在了手里。而蔡政廷早已安排好的术前准备,让每一个环节都无缝衔接,像精密齿轮般咬合着生的希望。
一周后,患者家属捧着“德艺双馨施仁术 妙手回春救苍生”的锦旗走进医院。阳光穿过走廊,照在蔡政廷和滕朋主任带着倦意的笑脸上。他们或许忘了那个夜晚具体的分秒,但一定记得,当黎明咬破黑暗时,监护仪上那条平稳跳动的曲线——那是比任何勋章都耀眼的证明。
当专业素养遇上人文关怀,当制度流程为生命让路,便有了这跨越生死的生命奇迹。一群深夜值守的医者,用专业与担当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这些发生在午夜的紧急救援,没有聚光灯的照耀,却藏着最动人的医者群像。这一次次的生命救援,书写着医者仁心与专业素养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