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小暑节气。
小暑,为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历书中云“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2025年的小暑节气始于阳历的7月7日,到7月21日结束。
古人认为,在炎热的夏季,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故有伏天之说。而今年的三伏天,也将在小暑节气中(7月20日)到来。
小暑节气养生
俗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湿热交蒸”到达顶点。暑湿之邪极易在人体肌肤腠理开泄之际,乘虚由外入内,阻遏气机,耗津灼液,损伤阳气,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及肠道传染病等。
此时如何养生?中医为大家划重点。
1 别睡太少夏季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最佳的状态应该是适量比秋冬季晚睡一点但坚持早起。不过,此时因为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加之天气炎热,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所以,小暑时节不妨每天来一个30分钟左右的午睡。虽时间短暂,但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2 别穿太少夏季防寒同样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炎炎夏日,人们有了空调、冰箱等“避暑神器”,如贪凉饮冷无度,伤害脾胃,就会导致疾病,许多爱美女性在空调房内穿着露脐、露腰的上衣和超短裙,也容易造成风寒邪气侵袭。
小暑节气一定要着装适宜,避免空调直吹,在打开了冷气的室内要外搭披肩。
即使在炎热的时候需要外出,我们也不能穿得太少。因为,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赤膊会使皮肤的散热功能减弱,反而是穿着吸汗透气的衣服可以阻隔日光暴晒,使体感温度更低。
3 别吃太好在天气炎热的夏季,饮食宜清淡。饮食清淡并不是只能吃素,而是要做到荤素搭配。可进食鸭肉、鲫鱼、瘦肉、薏苡仁、银耳、蘑菇等。
此外,还可多食瓠瓜、丝瓜、冬瓜等解暑生津。平时还可以多用莲子、芡实、荷叶、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煲汤或煮粥,有化湿的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人体阳气外浮,脾胃阳气变弱,也是胃肠病高发期,清暑热可选择偏寒凉的食材,但尽量少吃冰镇过的食物。
4 运动别过汗暑热伤津,所以夏季运动强度要适当降低,活动量也应适当减少。
一般来说,每天的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要多做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盐分,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小暑节气,最好多进行室内运动,或在晨起及傍晚气温较低的时间外出活动,不要在阳光下运动,避免中暑。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选择傍晚运动最为安全。
小暑,调理痼疾小妙招
拾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专家简介
董爱峰
主任中医师
坐诊时间:每周二、四上午三楼306室
专家介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9年,曾师承于著名中医妇科专家裘笑梅教授,具备了扎实的诊脉辩证基本功。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内科及妇科常见病如:慢性胃病,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肝胆病,慢性鼻炎,胸闷咳喘,心悸,失眠,腰痛,水肿,性功能障碍等。月经病,不孕症,产后病,浆细胞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证,痤疮,皮肤过敏,湿疹等疗效确切。对亚健康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及手术后,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减毒增效及调理疗效满意。
胡朋
中医师
专家介绍:师承中医专家董爱峰主任,擅长胃肠疾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肠功能紊乱),老年慢性病及亚健康调理。中医针灸:运用六经辨证针法治疗腰腿、颈肩疼痛及膝关节疼痛。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门诊三楼305治未病室
联系电话(微信):15952157039
陈作彤
主治中医师
专家介绍: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腰腿疼痛、痛经等疾病的治疗。
坐诊时间:一楼第三诊室全天门诊、周一三楼306室
联系电话(微信):13013977907
龙华梅
中医师
专家介绍: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从事中医工作4年余,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擅长运用中医针药综合治疗颈、腰、膝、骨质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炎症、男科疾病、调理体质。
坐诊时间:一楼第三诊室全天门诊、周三三楼306室
联系电话(微信):1598555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