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服务中,临终护理是直面生命终点的特殊领域,肝胆胰外科一病区聚焦晚期肿瘤患者的身心需求,构建“一核多元护理模式”,以专业为基、以温暖为翼,为生命保驾护航。
晚期肿瘤患者的身心之痛
我国癌症防治形势严峻,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每年约240万人因癌症离世,750万临终者亟待专业临终关怀服务。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他们承受的不仅是生命倒计时的压力,更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
生理层面:肿瘤及治疗引发的疼痛、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不仅干扰日常生活,甚至可能中断治疗进程;
心理层面:对疾病进展的恐惧、对治疗副作用的担忧、对生活质量下降的焦虑,让患者陷入巨大的心理压力中,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滑。
临床中的真实案例更让医护团队揪心:48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范大哥,得知病情后一度陷入恐惧;胰腺恶性肿瘤患者因性格孤僻拒绝护理;56岁胆管恶性肿瘤患者李叔病情恶化时,坚决拒绝转入ICU,只求在熟悉的病房与亲友相伴。这些经历让团队深刻意识到:患者的恐惧源于未知,护理的温暖能打破隔阂,安全感才是他们内心平静的关键。
“一核多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为破解护理困境,肝胆胰外科一病区构建了以“全人关怀”为核心的“一核多元护理模式”,从团队组建、原则确立到服务落地,形成完整的护理体系。
核心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不仅关注生理症状,更兼顾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需求;
团队构成:以马传荣、丁莉等为组长,联合责任医生、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危重症专科护士等,确保每个护理环节都有专业人员把关;
三大原则:围绕“患者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尊重“多元文化”满足不同患者偏好,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提升护理效果。
疼痛管理:先精准评估疼痛程度,再分级干预——轻度疼痛用音乐、视频分散注意力,中度疼痛按30分钟/次、3次/天的频率按摩疼痛反射区,重度疼痛遵医嘱给药;同时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建立“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7天随访制度”,确保出院后护理不脱节。
营养支持:针对80%中晚期患者存在的癌因性厌食问题,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后,实施“营养教育—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一体化管理”的阶梯化干预,为患者筑牢营养防线。
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担忧,用通俗语言沟通,主动提供疾病信息,帮患者减少未知恐惧;对压力严重者,联合心理医生共同干预;
灵性照护:引导患者回忆生命中的美好时刻,帮助其认知自我价值;鼓励家属增加亲情陪伴,让患者在爱的氛围中获得精神慰藉。
经过实践,专业层面,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7天随访率稳步提升,消化道肿瘤患者及家属营养知识认知正确率大幅提高——86.7%知晓“营养不良会降低治疗效果”,93.1%明白“补品需在营养师指导下服用”,部分患者还能主动落实营养管理;学术层面,团队发表4篇相关论文,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参考。
从“延长生存时间”到“提升生命质量”,肝胆胰外科一病区的“一核多元护理模式”,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理症状与心理状态,更守护了生命的尊严。
来源:徐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