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明星医生 > 致敬36年坚守!“刘一针”老师,您是我们心中的一针温暖
致敬36年坚守!“刘一针”老师,您是我们心中的一针温暖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8-29 18:43:00    阅读量:5482次
[摘要]:徐州健康:在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有一位护理人员,曾被许多同事和患者亲切地称为“刘一针”。她,就是刘珍。自1989年8月踏入医院,整整36年,从青丝到白发,从临床一线到幕后支

  在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有一位护理人员,曾被许多同事和患者亲切地称为“刘一针”。她,就是刘珍。

  自1989年8月踏入医院,整整36年,从青丝到白发,从临床一线到幕后支持,刘珍几乎把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这座守护生命的堡垒。

  “首当其冲”,是她的职业底色

  刘珍最早在感染科、肝病科、结核科等关键科室工作。年轻的她,在面对重大疫情时从未退缩。在乙脑流行时期,面对哭闹的孩子、焦虑的家长,刘珍日夜守护在患病儿童的床边。她总是温柔而坚定地完成一次次输液、一次次护理。也就是在那时,因为她技术精准,尤其擅长为血管难找的孩童穿刺,一针见血,赢得了“刘一针”这个带着温度与敬意的外号。

  2003年,“非典”来袭,刘珍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区,参与了徐州地区第一位“非典”病人的救治工作。没有先进的防护设备,没有舒适的休息环境,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沉甸甸的责任。有人曾问过她怕不怕,她说,那时候没想那么多,“就是得扛住”。

  平和善良,她是科里的“定海神针”

  在工作中,她是技术精湛的“刘一针”;在生活中,她更是科里人人敬爱的“刘大姐”。

  刘珍为人平和,心地善良,总是默默地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传承了那代人特有的艰苦朴素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勤俭节约却又慷慨大方。动手能力极强的她,时常利用废旧材料,巧手制作一些实用的小工具,把科室整理得井井有条,让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每天,刘珍总是第一个到科室的人,风雨无阻。当科室其他人不好意思地感谢她时,她总是笑着说:“你们年轻人家里孩子小,要送上学,事情多。我没事,我先来开门,大家来了就能直接工作。”就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她说了很多年,也默默做了很多年。这份体贴与担当,让每一位与她共事的人从心底里感到佩服和温暖。

  跨界支援,她是超声介入护理的“奠基人”

  因医院超声医学科人手紧缺,刘珍主动转岗前去支援。2024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启动后,超声医学科迎来跨越式发展,多项超声介入和超声造影新技术陆续开展。就在科室急需一名护士承担介入护理重任时,已经不再年轻的刘珍,又一次站了出来。没有带教,她就自己上网看视频、查资料、记笔记;没有成熟的应急演练流程,她就一次次跟医生探讨、总结、优化;超声造影剂怎么配、怎么打,她重新捡起放下多年的静脉注射技术,反复练习。当时,她是科里唯一的护士,却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所有介入手术的护理工作。在最艰难的前三个月,她陪着医生团队加班加点。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她忙到快八点才下班,骑电动车回家时差点滑倒在路上……说起那段日子,她只是笑笑:“新技术总要有人去做。”

  倾囊相授,她把火炬传给年轻人

  因为身体原因,在退休前一年,刘珍调岗至门诊服务台工作。在工作交接期间,她毫无保留、悉心传授,把自己摸索出的所有流程、技巧、注意事项,一点一滴教给接任的同事。她亲手带出来的护士,如今已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超声科人员常说,刘珍是医院超声介入护理工作的“奠基人”,她总是摆摆手说“不敢当”。

  而在门诊服务台的那一年里,刘珍依旧温和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她说:“只要还在岗位上,就要尽一份心。”

  36年如一日的温柔坚守

  2025年8月29日,刘珍正式退休了。

  36年,她经历过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也见证了医疗技术飞速的发展;她守护过无数脆弱的小生命,也助力了医院新技术的起步。她不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却用一次又一次的“站出来”、一天又一天的“早点到”,书写了何为“平凡的伟大”。

  她不仅是患者口中的“刘一针”,也是同事心中的“定心丸”,更是年轻医护路上最美的榜样。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美好的开始。致敬刘珍老师,致敬她36年的奉献、勇敢、温柔与善良,也致敬每一位默默坚守与奉献的医务人员!

来源: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