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专题报道 > 一颗『健康种子』的边疆生长记——徐州援疆医生的奎屯故事
一颗『健康种子』的边疆生长记——徐州援疆医生的奎屯故事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8-14 22:01:00    阅读量:6993次
[摘要]:徐州健康:近日,《徐州日报》以《一颗『健康种子』的边疆生长记——徐州援疆医生孙妍的奎屯故事》为题,对徐州援疆医疗专家、徐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孙妍的事迹进行报道。当得知奎屯急

  近日,《徐州日报》以《一颗『健康种子』的边疆生长记——徐州援疆医生孙妍的奎屯故事》为题,对徐州援疆医疗专家、徐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孙妍的事迹进行报道。

  当得知奎屯急需内分泌科医生时,徐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孙妍没有丝毫犹豫便报了名。

  援疆期间,在代谢性疾病诊疗领域深耕多年的孙妍,将“诊室”搬到广场、公园、小区,把健康的理念“投喂”给更多更广的群众;她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分享给同事们,把出诊、查房当成流动课堂,以一己之力培养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就是想尽自己所能,为边疆地区做点事儿。”朴实平淡的援疆初心里,道出的是一位援疆医者对援疆使命的无私践行和对边疆群众最纯粹的健康守护。

  将规范融入“饮食传统”

  今年5月,孙妍作为徐州市2025年度首批柔性援疆医生,来到伊犁州奎屯医院内分泌科开展为期3个月的对口帮扶工作。

  在这里,孙妍很快发现,治疗内分泌疾病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跨越“医学规范”与“生活传统”的鸿沟。55岁的患者刘耀国,就是她遇到的第一个“硬骨头”。

  这位患2型糖尿病多年的大叔,因糖尿病肾病引发双腿严重水肿,连走路都费劲才来就医。“他的肾功能结果不太好,情况挺棘手的。”孙妍攥着检查单,第一次在诊室里红了眼。她拿着肾功能衰竭的病理图谱耐心讲解,对方却把头扭向窗外:“这辈子就好这口拉条子,戒不掉。”

  硬劝没用,孙妍换了思路。她让家属用低GI粗粮面粉做了“降糖版拉条子”,又拉着刘耀国去肾病病房:“您看他们,现在连馕都不敢多吃。”当听到透析患者叹着气说“当初要是能管住嘴就好了”,捧着温热粗粮拉条子的刘耀国,终于默默点了头。

  那段时间,孙妍每天盯着他的血糖和肾功能,根据变化调整方案。一个月后,刘耀国的血糖稳了,水肿消了,还养成了每天散步的习惯,“孙医生让我知道,不用戒嘴也能养病,我现在浑身都有劲了。”

  刘耀国的病例让孙妍意识到,他不是个例,新疆人的饮食结构是造成当地超重和肥胖人群高比例的原因。要治标更要治本。

  于是她与当地医疗同行进行深入交流,从饮食、运动、情绪、生活习惯等方面,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系统查阅大量医学文献,分析出现象背后的多重因素,提出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且研究出新疆食材图谱,改良出“低GI版馕”“脱脂奶茶配方”,把健康理念藏进奎屯人熟悉的味道里。

  此外,针对肥胖症患者,她依托医院现有减重门诊优势和营养科、外科等学科,提出多学科协作的减重最优治疗方案。扎实的调研数据和严谨可行的建议方案,得到了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治病不仅要开药方,更要开‘生活方’,不是要推翻传统,而是让传统饮食更健康。”针对一系列从治疗到饮食方面的改革和建议,孙妍道出了初衷。

  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孙妍说,援疆不是一阵风,得留下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她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将“临床诊疗”转化为“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查房、业务学习、病例讨论、临床教学等活动,“手把手”提升当地医师的诊疗水平。

  每周一次的病例讨论会,是孙妍帮带科室学员的小课堂,她总会提前挑出最典型的病例,从发病机制讲到治疗细节,连用药时的剂量调整逻辑都掰碎了讲。遇到疑难病例,她会带着年轻医生一起查阅文献、讨论方案,让本地医生真正了解疑难病症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案和应急处理等。

  一次讨论肥胖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例时,她不仅分享了多学科干预方法,还拿出在徐州时的科研课题成果:“你们看,这是我们做的《基于多组学研究策略探讨胰腺脂肪沉积对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里面有不同糖代谢人群的实验数据,或许能给你们启发。”

  “孙妍讲病例,像剥皮牙子,一层一层全讲透了。”科室主治医师赵晓霞说,以前遇到复杂病例总犯怵,现在跟着孙妍的分析,心里越来越有底。在她的带动下,科室里2型糖尿病个体化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肝诊治等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研氛围也越来越浓了。

  如今,孙妍带教的医生们已能独立开展多项诊疗技术,科室的病例讨论记录已攒了厚厚几册。“他们现在讨论方案时,思路比我还活呢。”孙妍的骄傲藏不住,“这才是援疆该有的样子——人走了,技术留得住,队伍能成长。”

  把健康送进万家

  孙妍深知,诊室里治病数量毕竟有限,更多对体重管理不重视、对饮食结构不重视导致亚健康的各族群众不会走进医院,他们的健康更应引起重视,如果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他们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言无疑都是最好的,这也符合健康中国对个体管理的要求。于是,工作之余,孙妍积极参加徐州援疆工作组、医院、社区等组织的每一次义诊活动。

  在一次青年公园义诊中,一位52岁的哈萨克族大姐愁眉不展:“10年胖了40公斤,现在走几步就喘,关节也疼。”

  经过检测,孙妍认为,这位大姐属重度肥胖,还伴有血糖和血脂异常,必须要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改善。

  “我和家人就爱喝热奶茶、吃酥油馕,饿肚子减肥,越减越胖。”大姐叹着气。

  孙妍拿起笔,在纸上写起“改良配方”:“奶茶用砖茶煮,加脱脂奶,少放盐;馕里掺点荞麦粉、燕麦,热量能减一半。”她还建议大姐用简单的民族舞代替剧烈运动,“既能保持习惯,又能慢慢瘦下来。”

  一个月后,这位大姐来复查,她的体重减了4公斤,气色也好了不少:“孙医生的法子,咱们能坚持!”

  每一次义诊都是孙妍的“移动诊室”向基层群众的无限延伸。援疆期间,她义诊的足迹遍布偏远的牧区村落和社区、广场、公园,对基层群众的每次问诊需求她都作为一次正规的出诊来对待,详细回答他们的疑问,提出合理的检查诊疗建议,并且将自己所做的新疆饮食图谱、饮食建议、健康管理、体重管理理念推荐给他们。近三个月,她参加义诊次数达十多次。

  “医生的价值不止在诊室里,更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希望我的建议能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帮助。”孙妍说。

  “总有人问我援疆苦不苦。”望着窗外的奎屯景色,孙妍感慨地说,“想家时苦,病例棘手时苦,但看到患者血糖稳定了、带教的医生有进步了,就觉得一切都值。”如今,伊犁州奎屯医院内分泌科的诊疗更加规范,奎屯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在悄悄改变,孙妍带教的医生们正接过她的接力棒。而她,仍在计划着下一次义诊,琢磨着新的“健康食谱”。

  援疆路上,孙妍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把自己活成了一颗“健康种子”——在边疆的土壤里扎根、发芽、生长,用专业与坚守,让健康之花在奎屯常开不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