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专题报道 > 中医院•记忆┃一帧光影 七秩岐黄
中医院•记忆┃一帧光影 七秩岐黄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8-14 21:46:00    阅读量:5642次
[摘要]:徐州健康:医院搬迁新址,诊室焕然一新,尽显勃勃生机。唯有医者那颗仁爱之心,跨越时空,代代相传,薪火不息,青囊永续,中医人的赤诚之心,始终炽热滚烫!国医传承薪火相传一张泛黄的老照

  医院搬迁新址,诊室焕然一新,尽显勃勃生机。唯有医者那颗仁爱之心,跨越时空,代代相传,薪火不息,青囊永续,中医人的赤诚之心,始终炽热滚烫!

  国医传承薪火相传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1956年徐州市中医院建院时留下的珍贵瞬间。照片中,几间略显简陋的院子里,几十名职工围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建院初期第一批职工、原药剂科主任李兆田回忆起那段岁月,眼中闪烁着光芒:“建院初期,职工比较少,物资匮乏,医疗设备也简单,都是炉子煎中药,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怀揣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认真地为每一位病人看病。”

  国医传承的精髓,是医德与医术的薪火相传。徐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陈国定,望着老照片中潘明达老师的身影,深情回忆起自己的从医之路:“我1960年进入医院分配到儿科,潘老是儿科的负责人,我有幸跟随潘老先生学习。他是徐州地区有名的医生,研制的‘三散’——保和散、五苓散、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有特效,被徐州人民誉为‘儿科圣手’。潘老不仅对患儿认真负责,对门人弟子要求也很严格,常谆谆教导我们要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施治,方有定方,病无定症,须审症求因,审因论治,加减临时再变通,方可万全。在潘老的影响下,我在‘三散’的基础上,根据腹泻的各种类型,又带领儿科研发了多种散剂,应用到现在,治愈了很多儿童。我始终坚信,行医首重为病人考量,医德是比技术更根本的立身之本。”

  青春挥汗砖瓦印记

  时光回到80年代,在简陋的砖瓦背景前,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医生留下了他们奋斗的青春印记。当时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杜跃进便是这群追梦人中的一员。他回忆起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感慨:“1982年底,北病房楼破土动工,那是医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点燃了全体职工无私奉献的激情。无数个周末,我们拿起铁锹扁担,义务投入到清理建筑垃圾、搬运物资的建院劳动中。”汗水浸透了衣衫,肩头扛起的是对医院未来的憧憬与责任。

  七秩岐黄仁心未改

  从1956年的晨曦初露,到2025年的朝阳初升,七秩光阴荏苒,徐州市中医院完成了从“小诊所”到“大专科”的蜕变,新院区的启用,更是标志着从“区域中心”向“全国标杆”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一帧帧珍贵的历史光影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院的成长史,更是中医药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正与创新并重的缩影。醇厚的药香,是岁月沉淀的见证;滚烫的仁心,是穿越时空的永恒。一代代中医人,正以仁心守护着悬壶济世的初心,以传承续写着大医精诚的永恒篇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道无形,传承有痕”的深刻内涵,让岐黄之道薪火相传,守护着生命的希望与安康。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