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运动健康 > 立秋养生:从食饮居处到润肺止咳#科普
立秋养生:从食饮居处到润肺止咳#科普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8-07 22:17:00    阅读量:9041次
[摘要]:徐州健康:乙巳年(2025)立秋交于八月初七日未时三刻。此后暑气渐退,然非顿生凉意,“秋老虎”余威尚存,惟晨昏温差日增。雨露湿气,至此转关,日趋收敛。北风初起,南风渐消,风中已挟清冽

  乙巳年(2025)立秋交于八月初七日未时三刻。此后暑气渐退,然非顿生凉意,“秋老虎”余威尚存,惟晨昏温差日增。雨露湿气,至此转关,日趋收敛。北风初起,南风渐消,风中已挟清冽。值此阳收阴长之际,养生贵乎“养收”,当顺天时而调作息、和饮食。

饮食调养

  贴秋膘:经历夏季后,人们常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立秋后可通过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肉类)补充能量。中医认为,此时适当进补可增强体质,如炖肉时可加入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

  吃秋桃:部分地区有吃秋桃的习俗。桃有生津、润肠的功效,符合秋季润燥的需求。 

  食润肺食物:秋季气候易燥,宜吃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润肺生津的食物,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等不适。

生活起居

  早睡早起:立秋后应顺应自然界收敛的趋势,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有助于调整精神状态。

  注意保暖:“秋老虎”过后,早晚温差增大,需注意添加衣物,尤其是腹部和脚部的保暖,避免受凉。

运动与情志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耗伤津液。

  调畅情志:秋季易使人产生悲秋情绪,应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欣赏秋景、与人交流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做到“心平气和”。

  调节好心情和运动固然重要,但秋天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等“秋燥”症状,立秋后各种品类梨相继成熟。梨本身有润肺生津、清热化痰的作用,蒸煮后性味更温和,对肠胃刺激小,特别适合老人、儿童或肠胃敏感者补充水分和营养,能更好地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此时吃蒸梨,既符合季节养生需求,也能顺应气候特点。

  《食鉴本草》记载“大悉尼连皮,安饭锅内蒸.熟食能化痰清火。”,具体的讲述蒸梨的方法及其功效。日常生活中蒸梨我们除加冰糖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需求在中医师指导下搭配合适的中药材,能增强润肺、止咳、润燥等功效

蒸梨的方法(以常见的川贝蒸梨为例)

  准备材料:梨1个(建议选雪梨、鸭梨,果肉较厚实)、川贝粉3-5克、冰糖适量(根据口味调整)。

  处理梨:梨洗净,顶部切开(留作盖子),用勺子挖去中间的核和部分果肉,形成一个“碗状”。

  填充配料:将川贝粉、冰糖放入梨的空心处,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

  蒸制:把梨放入碗中,加水至碗的1/4处(防止干锅),蒸锅加水烧开后,放入碗,中火蒸20-30分钟,至梨肉软烂即可。

食用量与频率

  适量食用:即使是食疗,也不宜一次吃太多(一般1天1个为宜),过量可能因糖分较高(尤其加了冰糖时)引起腹胀、血糖波动,脾胃虚弱者还可能腹泻。避免长期依赖:蒸梨主要是辅助调理,若用于缓解咳嗽等症状,连续食用3-5天无改善,需及时就医,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蒸制时间与搭配禁忌

  蒸制时间不宜过短(不足20分钟),否则梨肉未软烂,有效成分释放不足;也不宜过久(超过40分钟),可能导致营养流失、口感变差。一般不建议与螃蟹、鸭肉等寒性食物同服,以免增加肠胃不适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梨本身偏凉性,即使蒸制后凉性减弱,也不宜频繁吃,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出现腹痛、腹泻。

  糖尿病患者:需减少或不加冰糖,避免血糖快速升高;直接蒸梨即可,且需控制食用量。

  风寒咳嗽者慎用:蒸梨(尤其搭配川贝)更适合风热或燥邪引起的咳嗽(如痰少、咽喉干痛),风寒咳嗽(痰稀白、怕冷)者食用可能加重症状。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