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以其病情复杂、进展迅速、预后难测、死亡率高而成为临床急危重症挑战。尤其重度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常遗留运动、语言、认知、吞咽等严重功能障碍,且需长期面对鼻饲管、导尿管、气管导管(简称“三管”)的精细护理难题。多年来,我院新城院区康复医学科,依托先进的康复理念与诊疗模式,在深度昏迷患者的救治与促醒领域持续探索。
01
完善治疗体系
点亮康复之路
新城院区康复医学科以“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康复模式为核心,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组建“重症早康组”,创新重症患者早期康复路径。治疗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依据病情制定阶梯式方案:稳定为先,采用药物控制基础疾病;促醒同步,融合多种刺激手段,如情景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等;康复跟进,病情平稳后及时介入系统康复。
02
针对“三管”问题
完善处理流程
对于深度昏迷患者而言,导尿管、鼻饲管、气管导管这三管的拔除有着关键意义。这不仅是患者病情好转的重要标志,更关乎其后续康复与生活质量。针对“三管”问题,科室通过完善处理流程,让拔管时机的判断更精准、操作更规范。
导尿管: 针对性开展膀胱功能训练,指导家属定时夹闭开放,必要时应用集尿器,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风险;
鼻饲管:注重科学喂养,病情稳定后积极介入吞咽功能训练及味觉刺激,为拔管创造条件;
气管导管:患者自主呼吸稳定后过渡为金属导管,每日消毒并采用气道湿化法防痰液结痂,同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精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进行呼吸训练、机器排痰、家属护理指导。
03
多模态神经促醒
多维度协同干预
为提升深度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科室构建了一套多维度的综合干预体系,通过多种手段协同作用,为昏迷患者的康复提供全面支持。
情景疗法:非休息时间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戏曲等声音刺激,利用亲情呼唤的独特力量(脑电图研究证实其显著作用),精心设计“作息”时间避免大脑疲劳。
感觉统合训练:针灸、电针促醒效果较好,偏瘫肢体运动、低频脉冲电刺激、磁疗等多种刺激训练也有助促醒。
精准药物方案:醒脑与抗炎药物的合理应用,制定个体化用药策略。
专业护理与家庭赋能:科室配备专科护士,指导家属掌握“三分治,七分养”理念,做好翻身推背、使用气垫床等护理,预防压疮和肺炎。同时注重关怀家属,将爱心融入治疗,指导家属运用声音刺激和亲情唤醒。近两年,科室结合视频脑电波观察,积累了昏迷促醒经验与资料。
04
直面重症挑战
坚守生命希望
随着老龄化加速、慢病高发及意外伤害增加,科学康复的价值日益凸显。尤其对于意识障碍昏迷患者而言,早期康复介入的意义尤为重大——通过及时开展促醒等康复诊疗,能显著提升患者苏醒的概率,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其遗留的功能障碍。
近年来,新城院区康复医学科在亚重症患者救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累计收治此类患者已达数百例;每年成功为百余例患者拔除鼻饲管、导尿管、气管导管“三管”,并在言语康复、认知训练、吞咽功能恢复及昏迷促醒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努力实现“伤而不残,残而不废”的目标,印证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未来,新城院区康复医学科将始终秉承先进康复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持续优化治疗体系,深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在深度昏迷治疗领域继续前行,造福区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