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科二病区,有一群白衣天使,她们不仅是疾病治疗的协助者,更是患者康复路上的暖心守护者。从传统中医技法到现代康复训练,从创新教育模式到人文关怀细节,她们用行动诠释着:护理的真谛,是专业与温度的完美交织。
耳穴压贴:
方寸耳贴间的中医智慧
腹腔镜术后,患者易出现腹痛、腹胀、术后恶心呕吐、长时间不排气排便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妇科二病区的护士们化身 “中医使者”,以王不留行耳贴为媒介,将传统耳穴压籽法运用到术后护理中。她们精准定位大肠、交感、脾、心等穴位,耐心指导患者进行穴位按摩。
护士给术后患者行耳穴埋籽
通过刺激穴位,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排便进程加快,腹胀症状迅速缓解。这一枚枚小小的耳贴,不仅减轻了患者的术后不适,更用中医智慧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提升了康复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呼吸功能训练:
一呼一吸间的康复力量
“跟着护士学呼吸,术前不紧张,术后恢复超顺利!” 患者的真切分享,传递着呼吸功能训练带来的改变。在妇科二病区,呼吸功能训练不仅是一项康复技术,更是打开患者积极心态的钥匙。护士们通过系统指导,帮助患者掌握科学呼吸方法,不仅增强了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更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患者在一呼一吸间重拾康复信心。
护士指导仰坐位患者
鼻子吸气、腹部膨出,右手加压。
从生理层面,呼吸功能训练改善肺顺应性,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缓解气腹不适,提升氧合水平;助力痰液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加速术后康复。这项护理项目为患者康复按下“加速键”,在保障健康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现了健康与经济的双重 “减负”。
视频化健康教育:
屏幕微光里的知识传递
在妇科二病区,健康教育不再局限于口头宣教,而是通过屏幕走进患者生活。护士们紧跟时代步伐,将入院宣教、术前术后健康指导等内容精心制作成视频,在走廊电视、二维码、手机等多终端播放。方便患者和家属反复学习,获取丰富的健康知识。
“以前总担心照顾不好妈妈,看了视频里的护理知识,心里踏实多了”。 一位患者家属的感慨,体现了视频化健康教育的意义。这些视频不仅涵盖基础健康知识,还有肿瘤化疗饮食指导、HPV 疫苗科普、盆底肌训练、踝泵运动等宣教内容,以及妇科相关知识:月经、更年期等专题。新颖的教育方式,提升了患者的知识储备与自我效能感,缓解了照护者的焦虑,让健康知识如同温暖微光,照亮患者康复之路。
延续性护理:
院内外的无缝守护
为了让医疗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让患者在康复全程都能得到专业护航,妇科二病区用心打磨延续性护理模式,将关怀融入院前、院中、院后的每一环。
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手法引流消肿治疗
为肿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建起专属微信群,入群前精准测量臂围、评估病情,群内推送治疗指导、康复视频与健康知识,用快速响应化解患者疑虑。同时,针对宫颈癌术后带尿管出院患者,她们依托《宫颈癌术后带尿管居家患者管理档案》,执行随访流程,在出院一周内主动电话随访,详细了解患者出院后尿管及尿道口清洁情况、每日饮水量、盆底肌训练落实情况,以及拔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细致指导居家护理要点,遇复杂情况便上门示范或视频指导。这两项创新举措,让专业护理突破院墙限制,让患者在康复的每一段旅程,都能感受到不缺席的守护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