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老年护理 > 徐州市中心医院丨可防可治,让生命不再“颤抖”
徐州市中心医院丨可防可治,让生命不再“颤抖”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4-11 11:14:00    阅读量:12550次
[摘要]:徐州健康: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辅助帕金森病的管理”。帕金森病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 65 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 1.7%,目前全国患者总数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辅助帕金森病的管理”。帕金森病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 65 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 1.7%,目前全国患者总数已超 250万人。

  4月11日上午,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联合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在医院本部门诊大厅举办义诊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权威指导,助力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

  手抖、动作慢,就是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不动时手抖明显)、运动迟缓(动作明显变慢)、肌强直(肢体僵硬)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焦虑、抑郁、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等非运动症状。

  需要明确的是,手抖并不等同于帕金森病。震颤可分为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及动作性震颤。

  姿势性震颤及动作性震颤常见于特发性震颤及甲状腺疾病患者。而帕金森病典型的 “静止性震颤” 表现为,患者坐着不动时,手像在 “搓药丸” 一样抖动,起身走路时这种抖动反而减轻。

  这里有三个关键信号需要牢记:

  动作变慢:系扣子、刷牙比过去多花一倍时间。

  身体僵硬:转身要挪小碎步,像“生锈的机器人”。

  表情减少:家人常说“你最近怎么总板着脸”。

  若此类症状持续 3 个月以上,建议及时到神经专科进行专业评估。

  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帕金森病,用药需谨慎,既不能随意乱吃,也不能不吃药。帕金森病可分为早、中、晚期:

  早期(1-3年),如果只是轻微手抖,不影响生活,可以优先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训练,研究显示每天运动30分钟能延缓帕金森进展;

  中期(3-10年),当患者出现走路拖步、容易跌倒的情况时,需开始服用多巴胺类药物,但要注意服药时间——比如左旋多巴需在饭前1小时吃,避免和蛋白质食物冲突;

  晚期(10年以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甚至考虑脑起搏器手术(DBS)。确诊后需定期复查,药物调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常有人说,吃药久了会 “失效”,实际上并非药物失去了效果,而是疾病在持续进展。这就如同手机使用时间长了,电池会老化,需要调整 “充电策略” 。当药效出现波动时,首先要记录每天症状的变化时间;若出现异动症,即间断出现手舞足蹈等不自主活动的症状时,需减少单次药量,增加服药次数;当患者夜间翻身困难时,则需在睡前服用长效药物。此时,使用用药记录本并借助手机定时提醒功能很有必要,以此避免漏服或过量服药,但药物的调整和剂量的增减都建议在专业神经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是在药物疗效不佳时的重要补充手段。脑深部电刺激术,简称 DBS,简单来讲,就是植入电极向丘脑底核等脑区发送电脉冲,进而抑制异常神经活动,因此也被称为“脑起搏器”。该手术具有可逆、可调节的优势,全球 90% 以上的脑起搏器手术均采用此方法。病症典型的患者在术后,震颤缓解率可达 80%-90%,药物使用剂量可减少 30%-70%。

  帕金森病患日常护理

  家属记住“三防三练”

  1. 防跌倒:家中过道安装扶手,卫生间铺防滑垫;患者起身前先坐床边晃腿10次,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猛然站立不稳导致摔倒。

  2. 防呛咳:吃饭时用厚底小碗,颈部稍前倾;流口水严重者,随身携带柠檬湿巾(酸味刺激吞咽)。

  3. 防抑郁:鼓励患者养花、写日记,转移注意力;连续2周出现失眠、哭泣等需及时就医。

  “三练”指三种康复训练的方式:

  1. 步态练习:地上贴彩色胶带,让患者大步跨过;

  2. 声音训练:患者每天大声朗读“八百标兵奔北坡”;

  3. 面部操:患者对着镜子做鼓腮、皱眉、微笑动作。

  徐州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开设“帕金森程控门诊”,不仅为DBS术后程控患者调整电压、频率、脉宽、刺激位点的参数,还包括对患者用药方案的调整,精神心理的干预以及康复锻炼的指导;神经内科还会在院内、院外不定期开展义诊活动,提供诊疗建议,普及健康宣教知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州合作医院”挂牌后,神经内科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科室之一。未来,我院将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优势,针对帕金森病这一亚专业方向,构建由神经内科承担术前评估、DBS术后程控及药物调整,神经外科实施DBS手术治疗,康复医学科进行神经心理指导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致力于为区域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且高效的医疗服务。


扫一扫,分享本页